2007年6月1日星期五

小叙

从一开始上网,我就发现自己成为了联合早报(网络版)的忠实读者。不过,最近却发现其中广告繁杂,从而失去了闲逛的兴趣,仅仅是有选择、有目的的去看了。经过一段时间的习惯,特别是最近一年中,自己感觉联合早报网只有两个人的文章能够真正吸引我。一位是蔡逸儒先生,另一位是郑永年先生。前者的吸引力在于巧妙的语言与诙谐的修辞,读了笑声不断;而后者,则是不被“风云幻变的时事所左右”,盯住某个领域“炒熟饭”;可能是因为有理论基础,读上去也是点头称是的情形居多。

蔡先生的语言功底真是了得,文字在他的手里简直就是随手拈来,浮云流水;让人联想到数学中的光滑函数(smooth function),可以一次、两次、甚至无数次地微分。

郑先生则是另一种类型,语言朴素平实。如果没有内容支撑,确实也显示不出多大的阅读兴趣。但是,如果换个角度讲,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内容的性质特征,才决定了必须用平实无华的语言。我与郑先生没有交往,当然也不知其详细,因而也不能说其文字操纵能力有限;但内容中的
大多数,却都是含蓄有深度,而且值得琢磨和深思的。

读联合早报网络版,仅此二者也。

中国的政治发展,对我这样一个在国外求学的人来说,确实是非常关心的。一直居于国内,资讯闭塞,庸俗;而一旦到了国外,发现世界并不是如是所说。如此便自己进行比较探索。有了比较,方可知优劣,有了探索,方可知根底。而正是在这种情况下,郑先生的文章,给了我很多启迪和省思。

没有评论: